close

本文節錄自科學人雜誌網站: 
http://sa.ylib.com/news/newsshow.asp?FDocNo=811&CL=53

撰文╱羅斯(Philip E. Ross)
翻譯/潘震澤

腦袋中那麼多的大腦灰質,到底有什麼用?

大腦袋的功能似乎很簡單,就是用來想大問題。的確,在不同物種間,腦袋大小與智力高低大致相關;磁共振造影(MRI)的最新研究,更證實了人類當中也存在這樣的關聯性。然而,有些喪失部份腦區的人,靠著剩下的腦子卻也活得還不錯。
例如,有位50來歲的律師怕自己罹患老年癡呆,於是做了磁共振造影,結果好壞參半:他沒有老年癡呆,但腦部少了胼胝體;那是連接左右大腦半球的構造,約為手腕粗細。雖然如此,他的律師事業很成功,而且語言智商約有130,非語言智商也超過90。這位病人表現出細微的異常行為跡象:「雖然不算嚴重,但他看起來就是有點奇怪,他會忽視人際互動間的細節。」少了胼胝體的病人通常聽不懂笑話,或是看不懂圖片。

在胼胝體遭手術切斷以控制癲癇的病人身上,也提供了同樣豐富的訊息。這些病人的智力毫無損傷,那可是難以解釋。「怎麼可能把大腦切為兩半後,左腦半球的認知能力卻沒有下降?它畢竟沒辦法使用另一半的大腦皮質了呀。」

有證據顯示,天生缺少胼胝體的病人,可從強化兩個腦半球間的其他輔助聯結而補過來。只不過這種變通之道,也未能解釋為了控制癲癇,而將整個腦半球切除的孩童病例。一名接受這種手術的嬰兒,長大後完成了大學教育,有一份固定的工作,智力測驗也在平均值以上。有項研究,是以約翰霍普金斯兒童醫院裡許多動過這種手術的孩童為對象,也發現他們智力並無損傷。

此外,有的人天生腦袋就很小;雖說他們智力受損的比例偏高,但仍有許多人接受一般的學校教育,智力測驗也不比其他人差。

不論有顆大腦袋提供了什麼好處,這些好處必須夠大,才值得花費大幅的代謝能量(約佔身體總耗費能量的20~25%),來維持其運作;以及為了生出有顆大頭的嬰孩,母親所承受的風險。《科學》最近有兩篇文章得出結論:有兩個決定腦子大小的基因,在現代人現身於地球上好一陣子後,才受到天擇影響而在人種當中擴散開來。其中一個基因,一直到了5000年前,才受到天擇揀選。

大腦袋不是為了增加智力而產生,那又是為了什麼?或許,多出來的容積可做為備份替補腦袋因受到撞擊老化而喪失的神經元。又或許大腦可將數十年累積的知識存檔,讓有經驗的狩獵採集者比新手更富生產力。另一個理論是,腦部演化增大後可供散熱之需,讓我們能頂著正午的大太陽,趁獅子睡覺時出獵。顯然,要找出人類腦殼脹大的理由,還需要更多的腦力

【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6年2月號】
有興趣者請詳閱雜誌全文

這是一名癲癇病童的腦部造影,他接受了腦半球切除手術,以控制令人耗弱的癲癇發作,但手術後一般智能的發展並未受到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udding85 的頭像
    pudding85

    pudding85的夏日冰果店

    pudding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